邯郸市电动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建设指南
2024年3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打造邯郸市“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新能源应用场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圈、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23〕1721号)、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构建全省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实施意见》(冀发改能源〔2023〕936号)等文件精神,以及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建设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适用于邯郸市电动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运营。
第二章 工作目标
第三条 以统筹管理为导向,以电力配网安全为前提,推进邯郸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一张网”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标识“的原则,打造协同联动、生态良好的城市绿色智慧充电体系,高质量完成国家、省下达的任务目标。
第三章 工作要求
第四条 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统筹管控、智慧高效的总体思路,以核心商圈、居住社区、机关单位企事业园区、市政公园、工业物流园、交通枢纽、高速服务区等应用场景为载体,以建设超充、快充、光储充、车网互动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第五条 四个统一、四个优先。
1.统一规划。主城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由邯郸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统一进行布局规划,其它县(市、区)结合实际自行规划布局。公共充电设施要扎实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因地制宜、均衡合理、能建尽建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规模、网络结构、综合功能和发展模式,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充电基础设施规划与电力、交通规划一体化衔接,与城市交通系统、公共空间利用、城市面貌形象深度融合。
2.统一标准。由邯郸市产业投资公司牵头,组织电力主管部门、行业头部充电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对我市公共充电站建设标准、设备标准、服务标准进行统一规范,确保充电基础设施高效、便捷,技术应用适度超前。根据充电终端功率,公共充电场站建设标准分为超充场站、快充场站和普通充电场站。主要技术标准不低于如下要求:
①超充场站:采用全液冷超充设备,至少配备1台功率不低于480KW的充电终端,输出电压范围200V-1000V,输出电流200A-600A,充电主机端口满接充电终端时,充电终端单枪平均待机功耗不高于20W。适用场景:核心商圈、市政公园、物流园区、交通枢纽、高速服务区。
②快充场站:单枪功率不低于80KW,输出电压范围不低于50V-1000V。适用场景:市政公园、物流园区及其他商业服务类停车场。
③普通慢充站:交流充电桩单枪功率不低于7kW,输出电压220V±20%,输出电流32A,待机功耗不超过5W。适用场景:机关单位、企事业园区、居民社区。
其中建设车网互动充电设备相关要求:电压范围DC50V-DC950V,输入电压260VAC-456VAC。
3.统一平台。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以邯郸市产业投资公司为主体,统筹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平台管理,包括平台接入、运营监管、数据监控等。主要内容:一是应接尽接,各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协同设备厂家,需提前提供《T/CEC102-2016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系列标准接口,保障市产投公司平台可以顺畅、完整、及时与自身运营系统实现接驳;二是完善功能,各充电运营平台需完整搭建充电桩日常运营管理、用户管理、财务管理、安全合规管理、服务管理、报表分析等模块,在满足日常运维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技术不断开拓创新充电产业“软实力”。
4.统一标识。为保障公共充电设施与城市风貌有机融合,各公共充电场站的形象设计、空间布局应由当地规划部门统一把关;所有公共充电场站将按照功率标准进行分类、编码,并统一设计Logo等识别元素,充电设备提前预留统一标识安装空间。公共充电设施将结合邯郸市历史文化特点,在不影响设备使用的前提下,打造与城市风貌相契合、美观大方、色彩鲜明的风景线。
暂定以邯郸建投新能源公司Logo色系及图案为底稿,发展邯郸市充电设施视觉识别系统。
5.优先支持“光、储、充”多功能一体站建设。按照打造邯郸市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工作要求,应充分利用主要应用场景的户外公共空间,优先发展光、储、充电站建设,提前谋划与城市电网良好互动,助力搭建城市智慧能源供需系统。
6.优先支持大功率超充、快充站建设。要率先在城市公共、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电动汽车高流量、即充即走应用场景,建设超快充网络,实现用户放心的绿色出行和良好体验,促进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持续高质量协同发展。
7.优先发展车网互动试点示范。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配套电网改造,加快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充放电业务体系建设,为车网互动提供底层支撑,充电设施运营建设运营企业要积极推广车网互动应用,优先支持车网融合生态建设。
8.优先保障电力配网安全。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要优先考虑设备的电力负荷约束、管控,严防充电设备与居民生活用电、工业生产用电、企事业办公用电“抢资源”,保证用电端的优先级序列不受影响,构建“车-桩-网”全链条智能高效互动与协同安全防控技术体系,确保电网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