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间,隆基股份从未像现在这么引人注目。
这家企业成立于2000年,于2012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当初的“小个子”企业在李振国、钟宝申、李文学“三驾马车”的带领下,“一辈子差不多就干了一件事”,已迅速成长为年收入冲击200亿级的光伏巨头。
2016~2017年,隆基股份抓住机遇快速崛起。2018年,以控制规模、降低补贴、推促平价上网为核心基调的光伏“531新政”发布后,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经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产业层面,也来自资本市场层面,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为“龙头”,隆基股份也概莫能外,甚至“首当其冲”,这场“价值保卫战”也具有代表意义。
保卫股价
政策的冲击首先在资本层面呈现。
事实上,“嗅到风险”的部分机构投资者在“531”之前就有所动作。统计发现,早在今年一季度,A股43家光伏上市公司中,有40家企业数以亿计股票被投资机构抛售。
隆基股份也被减持10975万股,金额达38.98亿元。而新政颁布后6个交易日内在三大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市值合计蒸发近900亿元。到了二季度,26家光伏上市企业中,只有8家公司股票被投资机构增持;剩余的18家光伏公司被投资机构疯狂减持约7.89亿股;平均减持幅度达到43.27%。二季度末持有隆基股份的基金数量为65个,较一季度下降了47.58%。
2015年前,隆基股份的市值徘徊在100亿元左右。2016年,隆基市值翻番,当年12月31日,隆基市值为267.25亿元。伴随光伏产业及企业本身的发展,2017年,隆基股份的市值一度超越700亿元,12月31日的总市值为726.61亿元。2018年1月31日,更是达到767.71亿元。新政颁布一个月后,隆基股份的总市值跌至465.93亿元;截至8月30日,隆基股份市值进一步降到362.08亿元,相比1月末的767.71亿元,已跌去一半有余。
面对市值的断崖式下跌,“531新政”后,隆基股份加强了与投资者的沟通,并在三个层面发起“股价与市值保卫战”。
在资本市场层面,发布控股股东增持计划。6月6日,控股股东李振国增持公司股份9.6万股,买入均价17.27元/股,并计划自6月7日起未来三个月内继续增持公司股份,增持股份数量不少于100万股。同时,公告显示,控股股东李振国今日增持的股份数量不包含在后续增持计划股份额度内。6月7日、11日,李振国连续增持37.25万股、11万股。
在合作伙伴层面,加强与各路大佬、投资机构的互动沟通。7月3日,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加盛投资董事长董晓栗,陕煤集团董事长杨照乾,新华都集团、白药集团董事长陈发树、朱雀投资总监李华轮等人受邀参观银川隆基。7月5日,包括李宁体育董事长李宁、雅戈尔集团董事总经理李寒穷、中泽嘉盟投资董事长吴鹰等近30位大佬受邀拜访隆基股份云南布局的重要基地——保山隆基。
在品牌形象方面,加强与央媒的互动和宣传。7月23日,隆基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台等40余家中央和各省市媒体调研银川隆基近年的创新历程。在此次活动中,隆基表示还将坚持单晶技术创新,不断释放产能,继续做大做强。
保卫市场地位
“531新政”后,隆基股份领导层对外表示,要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同时降价与扩张也成为其应对政策与市场突变的一大策略。
早在年初便有专家分析,今年光伏产业价格竞争会较为惨烈。而产业新政的突然降临,让光伏全产业链上的价格血拼,赤裸裸地展示市场的残酷:生意就是生意,只有真刀真枪,没有那么多温情脉脉。
从2017年10月份至今年4月,光伏产业围绕产品价格展开的竞争愈发白热化、公开化。去年10月27日,隆基股份宣布,其所生产的全线单晶硅片调降0.4元/片。2017年12月25日至今,隆基股份已宣布第十次降价。
7月25日,隆基再次下调180μm厚度低阻单晶硅片价格,每片降低0.2元,国内价格降至3.15元,海外价格降至0.395美元。此次价格调整距离上次降价时间仅为一个月。
在过去一个多月里,单晶硅料价格微跌4%,单晶硅片价格下降14%,单晶电池片价格下降22%,单晶组件价格下降19%。从硅片到组件,各个环节单多晶价差迅速缩小。Pvinfolink 8月1日的数据显示:多晶硅片均价2.5元,单晶硅片均价3.15元,价差0.65。常规单晶组件2.05元/瓦,常规多晶组件2元/瓦,价差0.05元。
伴随惨烈的价格战,隆基股份成为光伏行业中风头最猛的规模扩张者。2018年1月,隆基股份发布的《单晶硅片业务三年(2018-2020)战略规划》中,立志要在今年将单晶硅片产能提升至28吉瓦,未来三年,要将单晶硅片产能增加200%。
6月初,隆基股份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新政会对下半年产业链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公司扩产计划是为未来更大范围的平价上网做准备的,目前没有下调全年经营目标。
整体而言,“531”之前,产业产能过剩趋势已极为明显:2016年底,单晶硅片产能不到20吉瓦,2018年底产能将超过60吉瓦。单晶PERC电池的过剩问题同样严峻:去年底,PERC产能刚突破30吉瓦,还有大量的企业将在2018年扩充单晶PERC电池产能,包括隆基乐叶8吉瓦,晶澳3~4吉瓦,晶科3~4吉瓦,通威2~2.5吉瓦,爱康2.5~3吉瓦等。预计2018年年底,单晶PERC电池产能可能轻松超过45吉瓦。
硅料环节,2018年至少新增11.5万吨产能。而硅片环节,到2018年底,全球产能超过20吉瓦的企业将增加到三家:保利协鑫、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值得注意的是,后两家企业都专注于单晶硅片生产,不涉及多晶硅片。
国内市场去年的单晶总产能是41.9吉瓦,今年规划产能74.5吉瓦,新增产能32.6吉瓦。隆基和中环两家企业就新增产能28吉瓦,已占国内今年新增单晶产能85%。此外,扩产后,隆基和中环两家企业的产能就达到48吉瓦,占国内单晶产能64%。
规模的扩张,需要上游材料的支撑。光伏“531”后,隆基股份与多家硅料企业合作,开启“买买买”模式,以满足其硅片扩产需求。
根据行业专家的计算:以1千克硅料能切出62片硅片、1片硅片5.2瓦计算,隆基2020年45吉瓦硅片产能每年大约需要14万吨硅料。而根据硅业分会之前的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的多晶硅产能只有27.7万吨,加上检修等因素,全国的产量仅有24.2万吨。为了保障到2020年实现45吉瓦硅片产能,隆基股份2018年上半年与多家硅料企业签署了大额多晶硅料采购合同,数量接近25万吨。
可以预期的是,“531”后市场需求会出现阶段性大幅缩减,伴随隆基股份、中环、通威、协鑫、东方日升等产能扩张,未来单多晶以及单晶之间竞争将愈趋激烈。一些落后产能,甚至部分高效产能都会出现大面积的过剩,行业洗牌必将加速。
保证“不差钱”
要扩产,就需要钱,“531”后隆基股份多次融资。市场愈发关注隆基股份资金压力问题。
事实上,自2012年上市以来,6年间隆基股份直接融资已达到103.15亿元,其中,IPO募资15.75亿元,2015~2016年先后2次定增募资共49.40亿元,2016年发行10亿公司债,随后2017年发行28亿可转债,2次发债共计38亿元。
2017年末,隆基股份货币资金显示有85亿元,而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该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为72.18亿元,较期初减少约16%,显然不足以覆盖上述所有的项目。
为了募集资金,出售拥有稳定现金流的电站就成为首选。7月2日,正泰电器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从隆基股份旗下子公司购买了17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公司100%股权,涉及容量106.3兆瓦,股权转让总价7.03亿元。
在变卖电站资产同时,近日隆基宣布60亿的融资意向,其中一半是短期融资券。7月2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含30亿元)的长期限含权中期票据(永续债)和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含3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其中永续债期限为3+N年,短期融资券的期限不超过1年。隆基股份称,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偿还金融机构借款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要求的其他用途。此番60亿元的债务融资规模可观,相当于隆基此前累计直接融资额的60%。
8月3日晚间,隆基股份发布公告,宣布将通过配股的方式募集总额不超过39亿元的资金,分别用于宁夏乐叶年产5吉瓦高效单晶电池项目(下称宁夏项目)、滁州乐叶年产5吉瓦高效单晶组件项目(下称滁州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公告显示,宁夏项目、滁州项目投资总额分别为30.50亿元、22.62亿元,本次募资中绝大部分资金将投入到宁夏项目中,投入资金为25.40亿元。根据隆基股份的配股方案,其配股数量总计不超过8.38亿股,可算出每股的配售价格最低约为4.65元。而截至8月6日,隆基股价报收13.39元/股,配股折价率达到65%。
本文来自搜狐新闻,本文观点不代表光动百科|PVMeng.com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原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257165623_613225 。